公司深耕精密制造领域,专业从事高精度、高密度、形状复杂、外观精美的精密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要包括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精密金属零部件、其他精密金属零部件、精密注塑零部件等。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服务的客户包括苹果、亚马逊、大疆、安克创新300866)等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及其EMS厂商。
报告期内,公司的MIM精密金属零部件相关业务收入金额为1.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2.16%,较上年同期增长23.68%;其他精密金属零部件相关业务收入金额为0.5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24.68%,较上年同期增长126.17%。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公司产品属于“四、新材料”之“(一)金属材料”之“4、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中的“高精密度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领域。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按产品性质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金属制品业(C33)”;按产品用途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报告期内,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逐步减弱,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也因此明显收缩。以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平板电脑为例,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分别为3,840万台及4,050万台,较上年同期需求分别下降3.9%及增长0.15%。从品牌上来看,苹果依旧是全球范围内销量最好的平板电脑品牌,上半年全球出货量为2,470万台,份额占比达到了35%左右,较上年同期下降3.5%。
但是,在创新力量的引领下,MIM精密零部件这一细分领域仍在稳步发展。BCC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全球MIM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5%,预计到2023年总规模量将升至45亿美元。而中国的MIM市场同样呈现出强劲势头,其市场规模由2011年至2020年已大幅增长近6倍(2011:10亿元,2020:73亿元)。随着电子产品与汽车工业的创新优化与升级以及MIM工艺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成熟,预计至2025年中国MIM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1.9亿元,意味着2020-2025年间该市场的CAGR或达11%。
在消费电子行业功能升级、集成化、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下,适用于小尺寸、复杂结构、材料适用性广的MIM精密结构件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以公司主要服务的终端客户苹果为例,在提升传输速度与充电速度的动力驱动下,其Macbook及iPad、充电器或读卡机等周边产品均陆续放弃Lightening而使用Type C接口。特别是今年,平价iPad系列将一直使用的Lightening变更为Type C,iPad产品线将全系列使用Type C接口。随着今年四月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代表大会达成一致,同意到2024年,统一欧盟区域内所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为Type C接口,预计将有更多的产品线将有望转用Type C接口。目前,苹果现有Type C产品的精密结构件技术方案主要采用的MIM技术,因此,MIM精密结构件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同时,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的火爆市场反应也正在助力MIM精密结构件的增量市场不断扩大。尽管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疲软,但具有差异化特征并且可以提升消费体验的新产品依然受到市场追捧,销售量不断创新高。如折叠屏手机凭借全新形态为消费者提供了差异化消费体验,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依旧需求旺盛。日前CINNO Research发布统计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58.7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32.4%,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30万部,超过2021年全年的116万部成绩。根据DSCC数据,预计到2026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5,468万部。而MIM作为折叠屏核心部件铰链的主要零部件工艺,其市场规模也有望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IDC认为,目前整体市场比较低迷,除去疫情反弹、封控及预期减弱等影响消费者预算之外,中高端产品缺乏足够的差异化,使用体验难以打动消费者也是重要的“内因”。但如折叠屏手机这样拥有足够差异化的产品,依然可以打动消费者。尽管未来整体市场环境存在巨大的挑战,但只要专注产品体验的提升,行业参与者仍可获得逆势上涨的机会。
作为处于行业中游的精密零部件公司,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尤其是针对细分市场领域的创新应用。由于企业发展模式已经由销售转为研发加销售驱动,因此,只有具有敏锐的市场触觉、过硬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精密零部件公司才能够抢到发展先机、占领竞争优势高地。
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喂料的研发、改良与制造技术、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MIM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自动化设备开发技术、MIM生产工艺优化技术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于喂料技术的持续研究,公司深入了解粘结剂配比对喂料流变行为的影响并获取了大量试验参数,进而掌握了喂料调配技术,通过对部分有特殊外观、结构或性能要求的产品所使用的喂料进行定制化调配,满足客户对特定产品的规格要求。目前,公司已经在316L、304L以及17-4PH三款牌号的喂料上具备了自制的能力,还掌握了高锰氮无镍不锈钢的真空固溶技术及无镍双相不锈钢的制备技术。并且,公司通过对新材料钛合金的注射成形工艺研发,掌握了钛合金喂料开发技术,相关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已取得授权。
在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公司目前掌握了业界顶尖的高速铣削加工技术(HSM)、零损耗超火花放电加工技术(EDM),以及超精密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综合模具制造精度可达±0.003mm。在与市场需求结合的过程中,也沉淀出了具有公司特色的精密模具设计及制造相关技术,如微型内缩抽芯机构在微小精密件模具上的设计与应用技术、模具多重精密定位的设计及加工技术、弧形弯曲薄壁零件的模具脱模结构设计及加工技术、异形高光外观面一次成形的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等。
由于公司服务的终端客户大多属于行业内技术挑战的先驱者,其部分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行业内鲜有可参考借鉴的应用实践。在探索解决客户设计方案落地的过程中,公司凭借过硬的综合技术开发实力,在MIM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方面形成了很多行业内的独创技术,如在环形器腔体自铆结构金属注射成形技术、模内注射柔性定位封胶技术、金属粉末近净成形内腔周圈倒扣技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无镍双相包裹材料及工艺技术、超薄外壳成形及类陶瓷釉下彩效果制造技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自润滑耐磨损工艺技术、环形器腔体自铆结构金属注射成形技术等,进一步巩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护城河。
公司设置了专职的工程部对制造生产工艺进行研发及持续的优化与改良,一方面,通过定制化模治具及定制化设备的研发,解决部分产品采用常规制造方法及通用设备存在制造瓶颈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既有工艺的不足中发掘改进的机会,充分利用制程创新,结合产品及工艺特征,进一步优化,合理化,标准化制程,实现制程的减少、设备利用率的提升及效率及良率的提高,具体如小尺寸腔体结构矫正与加工技术、小孔径内壁及小尺寸异形孔壁抛光技术、不锈钢精密零件小孔径牙纹加工技术、针对喷砂工艺缺陷的改良技术等,进一步提升批量制造的过程能力和效率,将其转化为成本竞争力。
公司自成立之初即设立了专职的自动化设备部门,在合理化、优化、标准化相关工艺制程的前提下,结合产品及工艺特性实施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依赖人工、自动化程度低的难题,进一步提升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而实现效率及良率的提升。至今,在自动化设备开发技术方面,公司拥有MIM生胚加工与自动分类移转技术、物料的自动摆盘及转移的生产技术、不锈钢精密零部件视觉与机器人联动矫形技术、完美体育磁力研磨后磁针与产品自动分离的技术、复杂结构精密零部件影像与激光联合的高速检测技术等,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均质性。同时,公司也在逐步实现产品的连线自动化生产,部分产品已实现全制程的自动化。
2022年8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包括公司在内的4,357家经评审后进入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企业公示期结束,此次为公司首次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报告期内,公司(包括子公司)新增获得授权的专利2项,新增申请专利3项。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数量69项,累计获得授权的专利为50项,其中包括1项国际专利。
报告期内已结项研发项目共3个,本期投入金额2,753,164.61,累计投入金额5,190,683.58。
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受益于公司前期顺势而为,报告期内公司的业绩逆势上涨。营业收入金额为2.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4.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51.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4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16%。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公司坚持做深做透大客户战略,在客户需求的驱动下,公司积极布局开拓现有MIM业务新品类,并拓展非MIM业务新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的MIM精密金属零部件相关业务收入金额为1.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2.16%,较上年同期增长23.68%;其他精密金属零部件相关业务收入金额为0.5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24.68%,较上年同期增长126.17%。
其次,公司持续进行工艺创新,对现有在规模化量产项目所涉及的制程工艺及自动化设备进一步优化、改进,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工艺迭代、技术迭代、设备迭代,以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及良率,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再次,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顺应行业发展及下游市场的需求,加大对钛合金材料的应用、特殊性能结构件、复杂工艺及自动化升级改造的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公司也开始对大尺寸MIM件、转轴加工工艺、医疗器械方向其他精密金属加工工艺等增加研发投入,为后续布局新业务做技术储备。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2,426.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6%。
最后,为了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报告期内,公司将生产布局进一步集中化,以MIM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和其他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两大业务板块为核心,分别将这两大业务板块的生产集中于深圳和惠州两大厂区,便于集中优化管理。同时,公司积极加快长沙MIM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度,为满足下游潜在市场需求布局新业务做产能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随着MIM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下游客户将会对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工艺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法持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保持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可能面临无法及时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苹果产业链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75%,对苹果产业链的依赖程度较高。此外,苹果公司的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每隔一段时期均需要进行更新、升级换代,相应地就会对零部件制造商提出相关产品的迭代需求。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进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需求,或者短期内市场上出现了跨越式的技术突破而公司未能跟进,则公司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商业合作可能面临因产品迭代而终止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目前,公司的主要MIM产品涵盖了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航拍无人机用MIM产品等多个类别,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无人机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均属于消费电子领域,应用领域较为单一。如果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受宏观经济因素等影响而未能保持稳定地增长且公司未能成功拓展新的MIM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疫情的不断反复,各行各业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并持续较长时间,将增加公司需求端及供应端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边缘政治冲突不断,加之贸易摩擦,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可能会使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不利影响。
生产芯片的工厂在疫情的影响下产能不足,芯片产业整体的供应能力甚至不如疫情之前,造成芯片出现阶段性短缺,供需短期内失衡。公司目前的产品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若消费电子领域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处于产业链之中的公司也可能受到波及。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工艺创新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的技术团队汇集了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其行业背景覆盖半导体、汽车、材料、模具及自动化等领域。“见路不走,实事求是”——在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结合丰富的精密制造实践,公司能率先提出并实施具有创造性及比较成本优势的技术方案解决客户的痛点、难点,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并且,公司也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工艺迭代、技术迭代、设备迭代,完美体育不断提升效率及良率,从而保持比较竞争优势。
公司深耕精密制造,形成了覆盖喂料研发、改良与制造技术、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MIM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自动化设备开发技术、MIM生产工艺优化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并且,公司围绕核心技术也建立起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获得授权专利50项,其中,包含1项国际专利,累计已申请的专利69项。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将自身潜在的其他精密制造能力激活转化。报告期内,公司以激光切割为代表的其他非MIM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大幅增长。此外,受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的驱动,公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发课题,以保持公司在技术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消费电子领域以创新驱动著称的品牌厂商,其不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而且对供应商的响应速度有严格的要求。
由于公司技术及管理团队拥有复合型专业背景,能够回归工艺原理本身,快速定位技术难点及解决方向;具有跨行业精密制造经验以及综合制程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制程工艺的系统整合及优化;加之多年与国际大客户沟通经验,能准确迅速理解、传递客户需求。因此,公司能在短时间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且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先机。
随着产品不断向轻薄化、结构复杂化、高精度、高外观要求的趋势发展,精密制造领域已经由人力密集型在向技术密集型深度转化。一直以来,公司都高度重视自动化能力的建设,以通过不断提升的自动化水平来巩固自身工艺创新的成果及制程管控优势。
公司自成立之初,即组建自动化团队,针对产品要求及工序特点,配套定制化的自动化方案,
并在相关设备厂商的辅助下,在试产、量产过程中,结合合理化、优化后的制程工艺,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公司大力推行自动化,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实现人工替代,而是为了利用自动化打破单工序的边界、突破人手的限制,从而系统整合制程工艺,通过缩短制程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及时间的损耗。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少人为干预,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及同质性,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及良率。经过多年沉淀,公司目前已经具备自动化自研、自产能力,主要制程工序皆已实现自动化,并在持续迭代中,逐步向全制程自动化、智造化升级
公司坚持服务大客户的发展战略。凭借良好的技术协同、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公司作为直接供应商,与技术驱动型客户如苹果,亚马逊,大疆等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在核心客户的部分产品线也成为了主力研发供应商。在做深做透大客户的同时,优质的客户资源也在不断助推公司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首先,由于公司服务的终端品牌商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影响力大且产品线丰富,随着双方合作关系的递进、合作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公司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成长空间也在不断扩大。
其次,基于终端品牌商的产品设计和方案均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与之合作,公司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品质管控能力在行业内持续保有较高水平。
最后,完美体育与行业内标杆性企业紧密合作逐步累积的口碑及形成的良好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业认可度,促进公司与其他优质客户达成合作,从而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
天齐锂业:2022年上半年净利103.28亿元,同比增长11937.16%
规模最大!合肥量子城域网开通,助力打造全球“量子中心”,深度布局公司曝光
“移动网络质量领航方阵”成立!全球5G用户数年内将破10亿,业绩高增长概念股出炉
天齐锂业:2022年上半年净利103.28亿元,同比增长11937.16%
工商银行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1715.1亿元,去年同期1634.73亿元
工商银行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1715.1亿元,去年同期1634.73亿元
迄今为止,共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81.03万股,占流通A股11.76%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6.61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490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43.79%,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