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度是指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量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如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每格毫克数就越小,也就是说使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偏转刻度盘的一分度所需的最大质量就越小。又如多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就是指的灵敏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电表两端加1V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与附加电阻之和)为20kΩ。这个数字越大,说明满偏电流越小,即该表所能测量的最小电流越小,灵敏度便越高。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过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故应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前提下,使仪器的灵敏度尽量最高。
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以准确度等级来表示的,如电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时当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比值,如某电表的准确度为2.5级,其意义是指相对误差不超过满偏度的2.5%,即仪器绝对误差=最大量程χ准确度。如最大量程为0.6A的直流电流表,其最大绝对误差=0.6Aχ2.5%=0.015A
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而言,对直尺、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则无所谓灵敏度。
仪器的精密度,又简称精度,一般是指仪器的分度值,如米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精度就是1mm,水银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oC,其精度就是0.1oC。仪器的分度值越小,其精度就越高,灵敏度也就越高。
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仪器的精度高,准确度也就高,这表明仪器的精度是一定准确度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度与之相适应,这也正是用精度来描述仪器准确度的原因,但精度与准确度又是有区别的。
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要使用仪器进行一些测量工作而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和掌握一些和实验相关的基本概念如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就是极易混淆的三个概念弄清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其实验室仪器区别对我们的物理实验操作大有帮助
显然,用同一电表的不同量程测同一被测量时,其最大绝对误差是不相同的,因此使用仪表时,不同的被测量,要选择适当的量程档位。准确度一般是对电气仪表而言。
总之,我们一定要掌握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这些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基本内涵,明确它们的具体区别,若能如此,那么将对我们的物理实验操作大有帮助。